PCK背景下散文類圖畫書研討活動通訊
時間: 2016-11-08 作者:yuanhengjia 閱讀次數: 2637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舒爾曼(Lee S.Shulman)教授在1985年美國教育研究協(xié)會的年會主席報告中提出:專業(yè)教學知識(PCK)它包括三個組成部分,即有關領域教學內容的知識(教什么)、有關教學對象的知識(教誰)和有關教學過程的知識(怎么教)。談到領域教學知識,有一個概念必須提及,即核心經驗。一種經驗或概念之所以被稱為核心經驗或核心概念,它必須具有聚焦性、連貫性和適應性的特點。PCK是教師特有的、影響教師專業(yè)成長的關鍵因素,也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而有別于其他專業(yè)人員的特別之處。
從PCK的角度出發(fā),結合貫徹《指南》和《綱要》精神,聚焦散文圖畫書讀本分析路徑、教學活動開展與指導策略研究,關注散文閱讀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軌跡(對意境和文字的感受和體驗),關注散文閱讀活動中幼兒可能遇到的困難,關注教師給予的策略支持及效果。是否能促進教師的專業(yè)成長?是否能提高散文閱讀活動的有效性?是否能有效提升幼兒語言學習與發(fā)展質量?是本次活動研究期待探討的問題。
一、活動目的
1.從PCK的角度出發(fā),探索散文圖畫書分析的路徑、閱讀指導策略。
2.從PCK的角度出發(fā),梳理幼兒語言學習與發(fā)展核心經驗、幼兒原有經驗(生活經驗、閱讀經驗)以及散文圖畫書文學經驗之間的有效聯結。
3.豐富教師對PCK的認知,促進教師專業(yè)成長,提升閱讀活動的有效性。
二、活動概況
2016年6月14日幼教中心在龍華中英文實驗學校階梯教室開展“PCK背景下散文圖畫書讀本分析路徑及閱讀活動指導策略研究”,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凱瑟琳斯諾教授的博士后陳思老師,寧誼幼教深圳中心主任馬靈雁、教研員潘莉華、羅聘婷,集團幼教中心教學總監(jiān)唐玉萍,幼教中心主任彭雪莉,龍華中英文實驗學校卜祥林校長,以及23所課題園園長、教師,共171人參加了該研討活動。
活動以小班散文圖畫書《噓》為范本,內容包含“情境體驗、讀本分享、課例觀摩、問題訪談、專家梳理”,方向前瞻、形式豐富、實效性強,挑戰(zhàn)研究瓶頸,對教師的專業(yè)化成長意義重大。
三、活動亮點
1.分片認領讀本,點面結合整體推進
傳承以往研究思路,發(fā)揮分片小組教研的優(yōu)勢,通過資源共享、小范圍研討,給教師提供更多的機會做分享和交流。龍華片(龍華中英文、碧水龍庭、興茂、花園4所幼兒園)認領了小班散文《噓》,光明片(公明二幼、莎利亞、城市印象、燕川4所幼兒園)認領了中班散文《收集東收集西》,龍崗片(萬科、溪山、日輝臺3所幼兒園)認領了大班散文《風姐姐來了》。
從分片到集中研討,先后共有21位教師作為代表進行讀本賞析、課例設計與組織經驗介紹,介紹圍繞“問題梳理、討論與編制”、“PCK視角下讀本分析路徑、閱讀活動開展思考”兩個點展開,點面結合整體推動不同層次課題園的園本研究。
2.基于問題研究,聯結實踐講求實效
本次活動關注并聚焦讀本分析與閱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,討論、梳理解決的思路和策略。龍崗、光明片區(qū)教研組共提出15個問題,討論解決了12個問題,針對另外3個焦點問題(聚焦的重要的問題)重新討論并編制,如:如何啟發(fā)幼兒透過畫面看到的信息“收集的東西”去理解畫面背后“收集”的含義?如何運用有效的語言指導幼兒觀察畫面細節(jié),感知散文的情感,拓展散文之外的“東西”?如何引導幼兒想象,運用散文閱讀獲得的經驗(文學語匯)仿編或創(chuàng)編,豐富語言表達?老師們帶著編制的問題“回看”散文和散文閱讀中的幼兒,將研究和自身的實踐緊密關聯,提升了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效。
3.借鑒前沿成果,突破瓶頸挑戰(zhàn)專業(yè)
經過上個學期的研究,教師對散文圖畫書分析、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,能夠比較準確地理解散文圖畫書的特點,基本掌握讀本分析的工具、活動設計組織的方法;同時也遇到一些困惑,如:閱讀活動的趣味性不高、閱讀學習的軌跡不夠清晰、閱讀理解總是停留在表面等。為了突破瓶頸,我們引入PCK(領域教學知識),組織課題管理人員、教師了解PCK的知識,認真研讀《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(fā)展核心經驗》相關內容,借鑒PCK的3個構成要素:what(教學內容的知識)、who(教學對象的知識)、how(教學策略的知識),以此為切入點,龍華片進行讀本分析、閱讀教學活動開展新視角的探索,關注三者之間的整體聯系和綜合運用,增強閱讀教學活動的趣味性、整體性和適應性。
4.專家引領梳理 厘清概念促進成長
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后陳思老師給予活動充分的肯定,認為活動方向新、內容實、質量高、有意義。另外從PCK的來源去處、PCK&核心經驗的關系、《噓》的情感主題是“安靜”還是“愛”、減小幼兒認知和情感的跨度、如何回歸并鏈接幼兒的生活經歷5個方面對活動做了梳理。陳老師的引領即高屋建瓴又接地氣,參研的每一位管理者、教師都感慨受益匪淺,如一位教師的微信感言:哈佛博士后陳老師帶我們深入了解與思考PCK,明確如何更加有效的開展早閱教學,學習了!受益了!成長了!
四、成果經驗
(一)散文類圖畫書鑒賞新路徑
P1——讀讀本:重點解決what的問題,即一本圖畫書可以教給幼兒哪些內容(語言、健康、社會、藝術等領域)?哪些內容是重要的,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和組織引導?通過教師的指導閱讀,豐富幼兒的知識、經驗和情感,包括的維度:
1. 散文主題:散文要抒發(fā)的情感和表達的意義。
2. 文本特點:從結構線索、語言風格、寫作手法、修辭運用、核心語詞等文學要素入手,深入剖析作品的文學特點。
3. 圖畫特點:從繪畫風格、頁面排版、圖文關系、畫面細節(jié)等美術元素入手解讀畫面。哪些畫面隱含著關鍵信息,如何通過閱讀關鍵畫面、情景變化、細節(jié)表情來理解文本的關鍵信息。
4. 核心經驗:讀寫經驗(前閱讀、前識字、前書寫)、文學經驗(文學語匯、文學形式、文學想象)。
P2——讀幼兒:重點分析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學習特點,即她們的閱讀經驗、文學經驗(閱讀觀察能力、理解能力、語言表達和想象能力等);同時要關注閱讀中可能出現的概念錯誤及閱讀理解上的個體差異,包括的維度:
1. 學習軌跡:學習軌跡,是指在具體知識領域內的學習發(fā)展過程。3-6歲幼兒學習的軌跡一般表現為:重復感知→簡單模仿→想象仿編→拓展遷移的階段或方式,以此為參考,結合散文核心經驗的分析,厘清幼兒在散文圖畫書的閱讀學習中一般會呈現出的方式,有效地將“教”與“學”聯結起來。
2. 閱讀錯誤或障礙:結合散文畫面特點的分析,預判幼兒在閱讀觀察和理解中可能會出現的“錯誤”或“障礙”,如小班散文《噓》,小班孩子對畫面細節(jié)觀察不夠仔細(如風鈴、鬧鐘、小貓、小狗前后的變化),對散文語言風格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,而對散文內容中媽媽對寶寶的關愛這個情感也比較難理解(如“安靜”與媽媽對寶寶的愛之間的關系)。
3. 個體差異:除了要分析幼兒的學習軌跡、閱讀障礙外,還要了解他們的個體差異,因為每一個孩子都不是“一般性的兒童”,而是獨特的個體。如:在語言敏感度上有高有低,閱讀觀察上有敏感和不敏感,在口語表達方面有強有弱 ,所以教師對幼兒的概念理解和學習方式了解得越多,教師就越能更好地幫助幼兒,去掌握整個學習過程中必備的技能。
P3——讀策略:重點解決how的問題,即如何指導幼兒高質量的閱讀散文。讀讀本、讀幼兒之后,教師進行課時安排、目標制定、策略思考、活動設計。“怎么教”是根據“教什么”和“教誰”而決定的,針對語言領域,老師在幫助幼兒發(fā)展閱讀能力、傾聽與表達能力時,需要注意教學材料及呈現方式、語言指導2個方面,從而更好地幫助幼兒理解散文的內容,感受散文的意境和文字。
1. 教學材料及呈現方式:教學材料,也可以理解為教學媒介。閱讀教學活動中一般用到的材料有:大書、小書、DCD、CD、圖片、音樂、記錄的工具及表格等,呈現方式指的是這些材料會放在哪個課時,哪個環(huán)節(jié),如何呈現,如師生共讀大書、自主閱讀小書、植入音效、使用表格記錄等。
2. 語言指導:通過多年來的實踐研究,幼兒的閱讀興趣、閱讀理解、思維發(fā)展與教師的語言指導有很大的關聯,問的好,不一定答的好;但問不好,一般答不好。畫面細節(jié)的觀察、關鍵信息的理解需要教師使用有效的語言來支持,語言指導一般包括:有效的提問、追問、回應(重復、評價、解釋)、環(huán)節(jié)過渡語等。
(二)散文閱讀活動指導策略
觀察識別(畫面內容)、完整聆聽(語言)、討論表達(主題)、情境體驗(情感)、繪畫表征(意境)、想象仿編或創(chuàng)編(語言)。
(三)成果案例
1. 大班散文圖畫書《風姐姐來了》、中班散文圖畫書《收集冬收集西》研習資料:感悟思考、讀本分析范例、連續(xù)3個課時活動設計、論文。
2. PCK指導下:小班散文圖畫書《噓》讀本分析范例、連續(xù)2個課時活動設計。
五、活動思考
本次研究的創(chuàng)新之處體現在“不拘一格”,嵌入PCK理論的指導,從讀讀本、讀幼兒、讀策略三個路徑入手,關注圖畫書閱讀學習的發(fā)展軌跡、閱讀學習遇到的障礙(可能出現的概念錯誤或難點)、教師給予的策略支持,并將閱讀的內容、幼兒的學習、指導策略進行了整體關聯,取得了不錯的效果。但這樣的思考與實踐僅輻射于部分課題園、部分老師,為了整體推進教師對PCK的了解和運用,接下來我們會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努力實踐:
1.組織教師系統(tǒng)學習PCK系列叢書《兒童語言學習與發(fā)展核心經驗》,從理論層面加深了解;
2.將PCK知識嵌入其它領域教學的實踐,提升“教”與“學”的質量;
3.以PCK導航教師專業(yè)發(fā)展,促進“專業(yè)化”革新成長。